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中国车市插混车型累计销售252.1万辆,同比增长31.1%。而插混车型在2021年至2024年的增速分别为140%、151.6%、84.7%和84.5%。 相比较而言,插
终止在华发动机业务 作者|王磊 编辑|秦章勇 一个时代结束了。 7月22日,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关系,以及合资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 给出的理由是,中国汽车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这一政策导向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深远影响。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中国新能源汽车产
持续两年多的汽车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自6月初开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重拳出击下,开始有所缓解。但是,这场汽车反内卷整治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不断进行下去。国常会专门部署汽车反内卷7月16日召
电动化转型并不容易 “全面电动化”的口号正被部分外资车企抛弃。 “内燃机是我们的根基。”近日,宝马集团发动机生产高级副总裁克劳斯·冯·毛奇(Klaus von Moltke)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在这个过
导语 Introduction 如果能够解决生产率和价格战的问题,那么中国汽车品牌的“三分之一全球份额”将更具备含金量。 “日系车占全球四分之一份额”,向来是日本制造业的骄傲,那么换道超车之后的中国汽
购置、加氢、政策扶持多重发力,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成本逐渐走低。 近年来,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跃升式发展,技术水平逐渐由跟跑国外发展到互有优势,制造成本也随着供应链的完善而一降再降。 能景研究发现,近期
目前我国正处于氢能发展的转折点和阵痛期,但业界人士相信,随着氢能的制运和相关供应链的建设快速发展,将会反过来带动新能源多领域的应用,氢能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今年是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
7月22日,三菱汽车宣布,鉴于中国汽车产业迅速转向电动汽车的影响,公司对该地区战略进行重新评估,并决定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关系,同时停止在该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 这意味
据亿欧汽车报道,FF(法拉第未来)第二品牌FX发布的首款车型FX Super One,系获得魏牌高山合作授权的车型。 美国加州时间7月17日,法拉第未来在正式发布了旗下第二品牌Faraday X(FX
新能源观(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全文4665字,阅读时间8分钟 最近,全国多地连续性的高温,让不少车主叫苦连天。 ? 症状轻的,是打开车门那一刻,就得承受热浪的“洗礼”和
特斯拉Model Y L的入局,与其说是一个威胁,不如说是给家庭用车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原创科技新知 新能源车组 作者丨思原 编辑丨茯神 没有发布会,没有长篇大论,特斯拉仅用“Model Y L,
作 者 ?元方 了解更多金融信息 ?BT财经数据通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地域格局重构。 6月新能源车的三个头部产地城市分别为深圳(广东)、合肥(安徽)和北京,这三地部署的新能源车企非
近日,权威咨询机构杰兰路发布《2025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报告,一组数据迅速成为行业焦点:在8200多名真实用户的反馈中,问界品牌以显著优势蝉联“品牌发展信心指数”榜首,旗舰之作问界M
7月15日,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正式签署合并协议,极氪从纽交所退市并成为吉利汽车全资子公司。这场耗时近两年的资本整合,不仅是吉利控股集团《台州宣言》战略的全面落地,更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整合
抄底时机已过? 上半年过去,继价格战被叫停后,多地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被叫停的消息令汽车市场再度降了把温。郑州、洛阳、新疆、沈阳等近十地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暂停受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请业务。 突然暂停的原因
夏天,停在地表温度突破50℃的柏油路面上的汽车经过一个小时的曝晒,密闭车舱内温度可达到70℃以上。 试想,即将下班,当燃油车主还在忍受蒸笼般的车内高温时,新能源车主只需轻点手机,即可提前启动空调,上车
近期,各大车企陆续公布上半年销量成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主流合资车企销量普遍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回暖态势,尤其是合资“三巨头”——大众、丰田和通用。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一汽丰田销售新车37.78万辆
作为商用领域新能源化技术路径之一,醇氢电动适合于商用的主要工况和环境,不仅有望成为中国道路运输中绿色能源转型有效解决方案,也为绿色航运、矿山和电力打开了全新的动力系统新思路。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和“双
芝能智芯出品 2025年7月的C11改款发布会背后,零跑汽车的战略意图已不再只是讲产品,而是从产品定义、成本体系、自研能力、渠道策略到全球化路径,试图系统化构建下一阶段的规模壁垒。 这家以“工程师文化
?新能源行业从不缺少戏剧性的转折。曾经被按下暂停键的极越汽车,最近似乎又有了重新启动的迹象。 CEO夏一平罕见地更新微博,官方持续发布用户保障声明,甚至传出“重组资金到位”的消息。作为百度与吉利联手打
编者按: 时间如白驹过隙,2025已经过半。1-6月,国内汽车开云网页版 开云kaiyun市场呈现“疯狂内卷”的态势,在行业深度转型与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的大背景下,部分车企间甚至一度弥漫起浓浓的火药味,其背后既有市场竞争白热化的
2024年的中国汽车产业年报揭示了一个冰冷现实:年营收1000亿是一条鲜明的分水岭。盈利者如比亚迪、理想皆稳居此线之上,而亏损者则被拦在门槛之外。规模效应,这一工业时代的铁律,在新能源浪潮中愈发凸显其决定性力量
刚跨入7月,车市热度达到新高。 这两天,车企纷纷公布6月销量战报,2025年上半年“期中考”成绩也同步揭晓。 6月作为年中关键节点,既是上半年销量的“收官之战”,也是下半年市场走势的“风向标”
在这个合集里,我们精心挑选了一系列高清图片,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构造到电池包的内部组成,从电机的类型到智能座舱的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展示。通过这些直观的图解,让您能够轻松理解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不再被专业术语所困扰! 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电动汽车,其核心是电力系统,可分为“大三电”和“小三电”
本合集旨在深入剖析PACK设计相关技术,从基础理论到典型案例,提供干货满满、实用的独家电池包设计秘籍。无论你是行业新手,还是资深从业者,这个合集都继续您提供满满的干货,感谢关注~ 本文约1800
TEAM 作者:大众侃车 许倍 排版:陈玉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千城数智(效果营销智能机构)出品 当新能源的镁光灯亮起,站在舞台中央的车企是最赚钱的吗? 从各家车企的盈利情况来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又到了年中放榜的时候了。从7月1日起,各家造车新势力就陆续发布了上半年的销量成绩,不少企业都达成了“半年过10万”的“成就”。整体看来,大部分车企与去年相比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小米汽车、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的同比增幅更是远超同行
6月27日,雷克萨斯在上海金山区正式启动新能源项目基地建设,标志着这个日系豪华品牌终于迈出了国产化的关键一步。这是雷克萨斯首次在中国本土生产,也是日本汽车品牌首次以全资方式布局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对于
2025年6月,西班牙乘用车市场延续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5.2%,总销量达到119,125辆,创下疫情以来同期最佳表现。 市场电动化趋势愈发明显,新能源车型(纯电与插混)占比首次突破20%。雷诺重夺销冠,而达契亚桑德罗则再次刷新单月销量纪录
上半年结束,敲锣打鼓的车企,全都放弃了一招鲜。 随着各大车企的数据陆续出炉,这比高考查分更刺激。毕竟,高考的录取率并不低,2024年整体录取率为79.65%,有相关机构预测了2025年的本科录取率,会达到53%左右
(统计范围仅包含此前每月1日都按时公布销量数据的车企) 7月1日,多家新能源车企陆续公布6月成绩单,随着2025年上半年步入尾声,6月新能源车企销量数据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行业的领军者,6月交付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77
芝能科技出品 统计口径:2025年6月汽车批售数据 ●比亚迪:6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382,585 辆,同比增长 11.9%;6 月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合计 90,049 辆。本年累计销量为 2,146,000 辆,同比增加 33.04%
7月1日,新势力在第一时间公布6月销量快报,零跑汽车继续夺冠,理想第二名,小鹏第三,其它新势力销量也陆续出炉,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名零跑汽车,6月交付48006台,同比增长超138%,再创历史新高,2025年3月-6月连续四个月夺取新势力销量冠军,上半年累计交付达221664台
导语Lead “新势力小透明”“半价理想”是网络上大部分人对零跑汽车的评价。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流量场里,零跑似乎从未上过桌,然而,每当要拼数据的时候,零跑却是畅销榜单上的常客
评一周车股,察百态车市。 这两天,股市的风,让股民的心,起起落落。 6月26日,A股开云网页版 开云kaiyun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沪指收报3448.45点。个股普遍收跌,银行板块逆势领涨,汽车、非银金融板块则跌幅居前,均超1%
经雄心勃勃加速电动化进程的多个海外巨头,陆续刹车了。 前不久,奥迪CEO高德诺宣布,将取消2033年停售燃油车的目标,不再设定内燃机终止时间表,改为“根据市场差异灵活调整”。 而在此之前,奔驰、沃尔沃、宝马等厂商也调整了规划
2025上半年即将过去,如果说上半年国内汽车行业首要的大事,莫属于在政府部门和协会、汽车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过去两年汽车行业越来越猖獗的“内卷式”恶性竞争,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活跃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到3000万辆。过去十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技术跨越,市场渗透率从2016年的不足2%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近半壁江山(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