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排行榜一出,多少透着点魔幻现实的味道——河南以178所高校登顶,比教育强省江苏还多3所,更碾压山东的167所。山河四省集体杀进榜单前十,吃下全国19%的蛋糕。
反观陕西这十年,新校只添了6座手指头数得过来。西安戏剧学院、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宝鸡三和职业学院...名字报菜名似的列完,数字还赶不上河南的零头。堂堂高教重镇,硬是在扩建赛道上跑出了乌龟速度。
有意思的是,新增高校里53%都是职业院校。河南新建的49所学校,职校占比超80%;陕西新增的6所里,神木职院、榆林能源科技职院、宝鸡三和职业学院清一色贴着“职业”标签。
这波操作本意不坏。深圳技术大学筹建时,专门派人蹲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取经,课程直接挂钩当地芯片产业。山东砸500亿搞部省共建,学生毕业就能进隔壁海尔车间。可轮到某些地方就变味了——陕西榆林的能源重镇,职校教材还在讲二十年前的采煤技术;河南某县刚挂牌的“智能制造学院”,实训设备全靠企业捐赠旧机床。
某制造厂老板的原话被记在《中国青年报》上:“毕业生捧着电工证,连配电箱都不敢开。”职业教育的列车轰轰烈烈往前开,可车厢和铁轨压根没接上。
再看看陕西的老本。3所985、8所211、64所高校扎堆西安,本科院校占比6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但拉开地图就露了馅:98所高校里64所挤在西安,宝鸡中北职业学院往东三百公里找不到“邻居”,榆林能源科技职院在黄土高原上独自吹风。
更迷惑的是升级套路。西北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撕掉三本标签改名西安工商学院,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披上西安信息职业大学的马甲。名头越换越唬人,可学生照旧在老旧机房学编程,老师抱着泛黄讲义念案例。明眼人心里门清:这是给毛坯房贴金瓷砖。
当河南拼命用数量填补教育资源洼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网地,当江苏把职校塞进工业园搞“校在厂中”,陕西的保守暴露的是更深层矛盾。关中西边的杨凌农科城,守着农林职业技术大学却难解果农烧秸秆的老问题;西安的程序员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可人工智能学院至今没影子。
深圳技术大学半导体实验室的仪器还带着德文标签,学生已开始调试国产芯片。榆林职校的煤炭清洁技术课,去年才挤进选修名单。产教脱钩的裂缝,从来不止在车间里。
高校扩张的刹车片已经踩下。教育部去年叫停异地建校,对某些地方堪称及时雨——某省把中专强行升格大专的闹剧终于收场。可那些早产的“纸面高校”,早让职教文凭在HR眼里跌进打折区。
眼下最该琢磨的,不是给陕西高校少找借口,而是替它们找出路。杨凌的农业技术能不能变成关中平原的种植手册?西安的程序员培训班有没有机会长成人工智能学院?大学的真价值,从来不是证书印章堆出来的数字游戏。
就像盆栽挪进花盆不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网算扎根,高校的命脉在于能不能长出支撑产业的根须。否则建再多学校,也不过是给教育地图插满虚标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