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电车开始攻占世界汽车发源地全球车视野

  新闻资讯     |      2025-09-16 17:01

  中国汽车出海不能只是产品出口,要认识到技术普惠化与产业价值重构带来的红利。

  欧洲,正成为中国电车玩家们的掘金地。在9月8日开幕的2025慕尼黑车展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已经组团展开攻势。

  目前欧洲市场的增长动力来自新能源车。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欧盟纯电动汽车销量达1,011,903辆,占市场份额的15.6%。欧盟四大市场中,有三个市场(占60%以上)实现了增长:德国(+38.4%)、比利时(+17.6%)和荷兰(+6.5%)。

  销量大增的背后是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崛起。据市场研究公司Dataforce最新数据印证了这一论调。今年7月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表现出色,混合动力车市场份额攀升至9.7%,创历史新高;中国品牌当月在欧洲电动车市场的份额达9.9%,整体市场份额连续第三个月超过5%。

  于2023年底进入欧洲市场。具备科技属性和高性能的产品,让极氪在荷兰等电动车受欢迎的市场获得高关注。

  日前,极氪欧洲CEO Lothar Schupet在凤凰网汽车采访时表示,先进的新能源车重构了欧洲人对汽车品牌的忠诚体系,消费者的购车清单开始变化。

  当然,中国品牌征战欧洲赛场的故事才刚刚起航,如何满足不同消费习惯和思维的用户,打入更多市场,是包括极氪在内的一系列新品牌必须面临的挑战。

  2000年初,中国汽车尝试出口欧洲,希望用低廉的价格获得市场。然而中国汽车在材质、工艺、耐用性上存在短板,曾因故障率高、售后服务差等问题给欧洲消费者留下负面印象。甚至在ENCAP中出现了低分情况,让看重安全性能的欧洲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不信任感剧增。

  此外,渠道和服务是汽车销售中的“最后一公里”,然而这“一公里”早期成为了“断头路”。 欧洲的汽车销售以“品牌授权经销商”为主,大众、宝马等品牌的经销商已覆盖城乡,形成 “购车-保养-维修” 的闭环。

  中国车企早期在欧洲缺乏资金和资源铺设网络,多依赖小型进口商代理,导致销售渠道分散、覆盖范围有限,消费者甚至 “见不到车、试驾不了”。同时,零部件库存少、维修技师缺乏,导致维修等待时间长、成本高。曾有欧洲车主反映,“某中国品牌的一个刹车片需要等待 3 个月才能到货”。

  对于新品牌极氪来说,尽管进入欧洲市场晚于其他品牌,但每一步要走得扎实。

  ,欧洲市场十分复杂,国情不同、法律不同、市场喜好不同,因此极氪不是简单地出口,而是要建立完善的分销体系,做好物流、售后等环节。

  在销售门店方面,极氪采用了直营+经销商模式并行的方案。2023年11月,极氪首家门店落地斯德哥尔摩,当年12月荷兰阿姆斯特丹门店开业,形成北欧市场支点。通过早期的直接运营门店,极氪制定了统一标准,确保了品牌调性的一致性,同时收集用户数据直接触达优化服务策略。

  早期试水后,在进入挪威市场,极氪采用了经销商模式。与此开云网页版 开云kaiyun前中国车企找小经销商分销合作合作,极氪只与区域大经销商合作。比如挪威市场的经销商是

  的代理,通过这些区域大经销商的长期信誉和渠道能力,帮助极氪在当地社区建立信任。

  对于中国电动车来说,不仅仅要解决卖车问题,切切实实提供完善的用车服务才能让消费者相信中国车企是愿意扎根当地的品牌,才能推动更多转化。

  为此,极氪与Plugsurfing合作,接入覆盖欧洲96%城市的28万个充电桩,用户可通过极氪 APP 一键查找、导航并支付充电费用,解决跨品牌充电兼容性问题。

  极氪在欧洲建立三级售后服务体系。极氪中心店可以提供整车销售、售后维修、事故理赔等一站式服务。覆盖中小城市的极氪授权服务网点,由极氪认证技师提供保养、故障诊断等基础服务。针对偏远地区用户,极氪通过移动服务车提供上门维修、充电检测等应急服务。

  一整套组合拳下来,促进了新品牌在当地的销售。极氪荷兰门店销售人员表示,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来试试这个新品牌。

  首先是练好基本功。如何破除欧洲消费者眼中廉价车等于低质量车的刻板印象是每家要进入欧洲的中国车企必须回答的消费者之问。

  权威测试成为了“入场券”。自2022年中国车企开始不断进入欧洲以来,ENCAP成为每家车企的竞技场,极氪也不例外。

  在ENCAP测试中拿到了五星安全认证,其中成人保护项目取得了92%的高分,儿童保护达到83%,行人保护达74%,安全辅助系统评分达93%。与沃尔沃C40 Recharge、

  有了安全认证,接下来就是本地化适配。与20年前中国车企纯进口不同,本地化适配的概念已经成为当下潮流,尤其是如何符合当地的习惯。例如在崇尚自行车文化的荷兰,极氪就开发了自行车道预警系统,来提高行车安全性。

  让Lothar Schupet更为关注的是欧洲消费者对于科技的追求。以往市场认为欧洲消费者较为守旧,然而随着中国科技赋能汽车之后,智能座舱成为欧洲消费者的新卖点。

  极氪欧洲版车机支持9 国语言、32 国地图导航,预装 Youtube、Spotify 等欧洲主流应用,语音指令响应速度提升 30%。这种个性化程度的设计,让欧洲科技爱好者和成功人士感受到了汽车数字化的魅力。

  当然,要击败老牌车企,性价比还是中国车企的重要手段。例如极氪 X 欧洲版售价 44,990 欧元,低于宝马 iX1 5.2万欧元的售价,形成 “错位竞争” 优势。

  2022年以来的能源危机、地缘政治带来的贸易风险,都推高了欧洲通胀水平。然而欧洲央行的高利率政策和资产价格下降,让欧洲人消费趋于保守。

  例如,假日购物季中,礼品卡和礼券需求激增,因这类产品既能控制预算又具灵活性。这种消费习惯也被延续到了汽车消费中。

  欧洲领先租车公司Nationwide Vehicle Contracts总监David Johnso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在功能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更好的规格、更现代化的设计,让驾驶者开始根据产品本身而非产地来评判这些汽车。

  当中国电动车在价格、实用性和良好的驾驶动力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后,越来越多欧洲消费者开始倒戈。

  Lothar Schupet透露,极氪80%的客户来自奥迪、宝马、奔驰等品牌。性价比是换品牌的重要因素。接下来极氪将进入德国市场,正式与这些品牌短兵相接。

  中国汽车出海不能只是产品出口,要认识到技术普惠化与产业价值重构带来的红利。

  通过将高端技术下放至主流市场、用本土智慧解构欧洲消费文化、以产业链韧性突破贸易壁垒,中国品牌要做的是让优质出行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普惠大众的可持续选择。